秦楚網訊(十堰日報)特約記者 葉相成 報道:日前,記者走進泗河污水處理廠,看到一群錦鯉在沉淀池中歡快暢游。“這些魚兒,既是水質檢測員,又是青苔清潔工。”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龔鵬飛說。
為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,近幾年來,我市自籌資金30多億元,全力推進神定河、泗河、犟河、劍河、官山河等“五河”流域治理,通過實施截污、清污、減污、控污、治污、管污等“六大工程”,著力構建前端“正本清源”、中端“休養生息”、末端“嚴防死守”的治理體系。
我市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600多公里,清理網箱18.2萬只,關閉規?;B殖場134家,關停并轉高污染、高耗能企業560家,對全市1578個村莊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。引入碧水源、北京排水集團等多家先進治水公司,采用膜工藝、紅菌技術、匈牙利 BFBR立體生態技術等27項先進污水處理工藝,讓先進治污設施在“五河”流域各顯神通。
在治污過程中,我市累計建設生態河道130多公里,利用河道內的洼地和開闊地構建濕地,為魚類、微生物和兩棲動物提供棲息地;將生態護岸線性工程和濕地等點狀工程充分融合,因地制宜設置休憩區,真正讓居民“望得見山,看得見水,記得住鄉愁”。
經過多年持續系統治理,“五河”水質明顯改善。神定河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目前的Ⅳ類,泗河由劣Ⅴ類提升到Ⅲ類,官山河、犟河、劍河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至Ⅲ類。丹江口水庫常年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水質,109項指標有107項達到Ⅰ類,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。